互动金刚经

《净土修学导引》-第六章(一)

发布时间:2023-11-06 15:46:39作者:互动金刚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

第六章往生品位

第一节人人皆得往生

净土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无上妙法,是万修万人去的圆顿妙法,是人人皆得往生的第一妙法。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是:“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种说法对吗?

首先,佛经到处都是信愿念佛,人人皆得往生的圣言。《阿弥陀佛》说信愿念佛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说明信愿念佛必蒙佛接引,蒙佛接引必定往生。经中又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说明只要有信愿,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今后发愿,今后当生。《无量寿经》中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观经》中说:“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明确指出修净业的一切凡夫皆得往生极乐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很多很多,而不是少。《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术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证明往生的人多得无计其数。《无量寿经》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说:“于此世界(娑婆世界)有六十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又说:“他方佛土亦复如是”。远照佛国有一百八十亿,宝藏佛国有九十亿,无量音佛国有二百二十亿,甘露味佛国有二百五十亿,……无畏佛国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得往生。世尊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么多的佛国,无数众生都已往生极乐,就是要证明,念佛往生的人是多得很,绝不是少得很,是多得不计其数而绝非是个别几个人才得往生极乐净土。如果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则弥陀四十八大愿等同虚设,佛所说法即为诳语,净土法门就不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就不是无上妙法,这就有诽谤正法的严重过失。凡是与佛言祖语相违背的言说都切不可乱说!

诸祖师中善导大师最先明确提出一切凡夫皆可乘佛力往生极乐国土。善导大师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碍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善导大师又说:“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定得往生。”又说:“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永明延寿大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印光大师说:“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万修万人去之最直捷稳当法门。”又说:“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又说:“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悲接引也。”“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大师还说:“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诸祖师的开示也证明,真心念佛,一心念佛,决定往生,人人往生,无一不往生。

佛经圣言量和诸祖师教法中都明确指出,信愿念佛人,万修万人去,个个皆往生,一个也不少,人人皆成就。这才是念佛法门最为殊胜特别不可思议,也是容易为一般凡夫产生疑怀,是难以思量的。

往生与否靠什么来评判?往生的根本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蕅益大师提出:“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念佛之深浅。”往生的根本条件,只是信愿之有无,而不是其他。没有信愿的念佛人,不是真正的念佛人,他们的念佛,只种了今后成佛的远因,不能当生往生成就。这种念佛人是往生的人少。

有的人说多少年只有几个人往生。这些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彻悟大师说过以临终瑞相为往生的验证,有的人就以有否有瑞相来判定往生与否。因为莲池大师《发愿文》中有“至于临欲终前,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的愿文,有的人就以临终时是否预知时至,是否保持正念,是否身无病苦,是否昏迷,作为往生与否的标准。有的人更以是否坐着乃至站着往生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往生。还有的人,不相信自己,却相信某法师或其他人说某人是否往生等等。这些说法都是偏颇的,不足信的。如果能预知时至,临终时或舍报后有瑞相,临终时能正念分明,能身无病苦,不昏迷,甚至能坐着站着或吉祥卧而舍报,当然肯定是已经往生,而且是上品往生的证明,这丝毫不容怀疑。但是无论佛经和祖师都没有反过来说,不能预知时至,没有瑞相,临终已昏迷,未保持正念分明,身有病苦就判为没有往生。这是很关键的。中下品往生,不一定能达到这些条件,但却不能说就没有往生。莲池大师《发愿文》中所愿求的是高标准,是上品上生,是为了给后来的念佛人作出榜样,让更多的人坚定信心。

我们必须以净土经论为准则,以祖师教法为依止,以信愿持名为纲宗,以诚敬实修为要务的原则,来弘传净土宗念佛法门。既然净土经论和祖师教法中都没有以有否有瑞相、病苦、正念、预知时至,作为是否往生的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切不可师心自用,自定往生标准。

往生与否的标准,其实就只能是蕅益大师的:“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只要我们的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决定往生,一人不漏,一个不少地全都往生。只要老实念佛修行,万修万人去,决定不虚。

《无量寿经》要求净土行人“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大德们也一再教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提出修净土法门要“不夹杂,不间断”。什么是不夹杂,不间断呢?

不夹杂,不是除净土以外的佛书都不能诵读,而是在对净土了然于心后,可以广泛研读佛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印光大师说:“必须先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若有余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其他法门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矢志专修净土法门,即可以了解学习其他法门。修净土并不是说不读经论,不可学教,认为只提倡“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不重理论,不重解悟,担心会使佛教退化,这是误解。

不间断,是指信愿坚定,求生净土的心,矢志不移,时时不忘念佛。并不是一定要二十四小时,口里都在称名念佛。信心不断,愿心不断,念佛心不断,就是真正的不间断。除早晚课和集体共修,闻法听经外,念佛不忘世间法,应随缘敦伦尽分,做好自己应做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作为世人和公民的责任。

虽然净土修行,应该尽可能修清净心,但并不要求达到真正的高水平的清净心,即不要求断除烦恼,而只是随缘去妄,伏住现行烦恼即可。妄心烦恼去得越多,心越清净,念佛会越得力,往生的障碍更少,往生的把握就更大。印光大师说:“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净土法门特别殊胜的特点就在于带业往生。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菩提分。”类似的,念佛未能达到一心不乱,仍可往生。

持戒,行善积德也是类似的,净土行人都应尽可能精进持戒念佛,都应尽可能行善积德,修诸功德,植众德本,自己应该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念佛才能得力,往生资粮才更充足,往生才更有把握。这些都不是能否往生的条件,只要我们随缘尽分努力去做就行了。

\

如无信愿,如不正助双修,理事双修,必不会老实念佛,这种人就不能往生。

我们要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祖师大德都教我们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其实只要有信有愿能够真心念佛也都会人人往生的。“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执持名号”并没有提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这些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多年念佛人已有相当深的信,相当深的愿,念了几年几十年佛,哪能不决定往生呢?真正的高水平的一心不乱和深信切愿和无上菩提心,不是念佛人在平时念佛修行时,主要凭自力达到的,而是在临命终时,佛菩萨现在其前时,念佛人真正达到“至心信乐”时,这些都能瞬间真正达到的。所以我们不要把往牛的条件提高了。不要把易行易往生易成就的无上妙法,说成难行难往生难成就之法。

印光大师说:“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这是十分精辟的千古定论。往生是有佛力住持的结果,佛力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净土妙法超情离见,是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唯佛与佛方知究竟。我们只要深信佛语,深信祖师教导,坚定今生老实念佛,必定往生无疑的信心,则大事成办矣!

有的大德也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那只是为了激励我们依教奉行,精进修持,老实念佛的方便之说而已。我们应该毫不疑虑地说:信愿念佛人,人人必往生。事实上也是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生必往生,当发愿,今后必往生。

谨依净土经论和祖师教法,努力提高信愿念佛人,今生必定往生的坚定信心,是我们弘传净土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职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