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道坚法师随笔:以我们的慈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
释迦牟尼佛传 (十)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
道证法师:一个念佛实例的
道证法师:不昧因果
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无相颂(唐·六祖惠能)
辞北堂书(唐·洞山良价)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