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序言

发布时间:2023-08-18 10:29:47作者:互动金刚

  序言

  这是一本依照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观点来编写的佛教入门书。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为Theravàda。佛教中最古老的流派,因其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故又称“南传佛教”。现今,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

  上座部佛教坚持传承和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不主张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发挥和改变,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根本佛教”或者“原始佛法”,以区别后期发展出去的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目前流传于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大乘佛教”或“北传佛教”有所不同。

  根据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也甭想痊愈。同样的,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

  僧人是实践与传承佛陀教法的弟子,必须履行研习三藏、守持戒律、勤修止观的义务(自利),肩负着传续正法、劝导世人、教化社群的职责(利他)。僧人以其清净的戒行、大众的心灵导师和道德楷模而应受到社会的恭敬与尊重。僧人不是神职人员,不是沟通神与人之间的中介,更不是逃避现实、不学无术、饱食终日的社会寄生虫!假如一名比库吹嘘能替人灭罪除障、消灾延寿、超度亡灵,那只是自欺欺人的伎俩。假如比库依靠祭祀、念咒、算命、看相、占卜、驱邪等手段骗取信众的钱财,被视为堕落、可耻的邪命(不正当的谋生方式)。

  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地,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佛教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人,到底有几位能够清楚地解释什么是佛教呢?到底有多少位真正地认识佛陀的原本教法是怎么样的呢?许多国人对佛教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根本的佛教与一般中国民众心目中所认识的佛教有所不同!基于有些社会民众对佛教抱有成见与误会,本书即是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家了解佛教的本来面目。

  当然,对本书中的所有观点,相信拥有正信与智慧的北传大乘僧俗弟子一样可以接受。只要抛开后期混杂进佛教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宗派的门户偏见,确实没有所谓的南传北传、大乘小乘,佛教只有一种——佛陀的教导!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上篇《您认识佛教吗?》将围绕着“烦恼”这一主题,着重讨论生命、烦恼和去除烦恼的方法,帮助读者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篇末也从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中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减除烦恼的方法,让大家通过实践来慢慢体会佛陀教导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下篇《佛陀如是说》则是从南传巴利语佛经中选译了十部与在家人有关的经文,希望透过佛陀的这些教言,帮助大家培养道德、提升品格、完善自己。当我们阅读这些经文时,将会发现佛陀的教导并没有什么神秘主义、自我麻醉的成分。佛陀既注重教导在家人如何通过弃恶扬善、敬业乐群、勤劳致富来改善现实生活、创造美好人生,更关注人心的建设,以及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提升。

  佛陀的教法博大精深,本书只是管窥蠡测,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清楚的。不过,笔者真诚地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读者初步认识佛教。如果大家想进一步深入佛教,则应当研究巴利三藏,学习佛陀的教言,了解佛陀的根本教法,然后付诸实践,致力于断除烦恼、究竟灭苦!

\

  在此,感谢北京陈静雅居士负责本书的装帧设计,戒尼Sayalay Khemavat?和Sayalay Sukhità,闵婕、郑毅、谭铭等居士,以及邹俊、梁灏先生提供照片和协助本书的编排、出版等工作。感谢江西宝峰禅寺常住、上衍下真法师及“宝峰禅寺帕奥止观禅修营”的众学员们助成本书的印行流通。愿他们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业,以及读者们随喜、阅读的功德,成为大家早日断除烦恼的助缘!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玛欣德比库

  (Mahinda Bhikkhu)

  序于缅甸帕奥禅林

  2008-8-1

  序言脚注部分:

  [1] 巴利语 (Pà?i-bhàsà):原意为圣典语、佛经语,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典用语。巴利语与梵语(Sanskrit)同属古印度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佛陀曾禁止僧众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

  2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即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即俗称的和尚。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佛陀在世时的僧众,以及南传上座部僧众;使用“比丘”、“比丘尼”指称中国、韩国等地的北传大乘僧尼。

  3 佛陀说:“一切布施,法施最胜。”笔者将宝峰禅寺常住、宝峰禅修营众学员和广州众居士所供养的必需品,以他们的名义来印行本书,作为法布施之用。至于布施者,则不一一列出芳名。

  4 萨度:巴利语sàdhu的音译,有多义。用作形容词时,意为好的,善的,善巧的,有益的,值得赞叹的。用作副词时,意为很好地,完全地,善于。用作感叹词时,意为很好,做得好,甚善,善哉;常用来表示随喜、赞叹、嘉许、同意、认可等。

  “Sàdhu”可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在诵经、听经结束时的回向,随喜、感谢他人等许多场合都适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