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钟茂森博士:凡是人 皆须爱

发布时间:2024-10-11 12:03:52作者:互动金刚
钟茂森博士:凡是人 皆须爱

“凡是人,皆须爱。”这样的心就大了,其实圣贤他的存心也就是这种泛爱众的存心。这种存心他的根在於孝悌,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敬爱,他就能够拓展自己的心量,对一切的父母、长辈,都如爱父母一样的爱他们,对一切的兄弟,都如对自己的兄长那样敬爱,这就是泛爱众。所以中国这个爱字它包含了,你看中间是个“心”,放在“受”字当中,这个意思是说爱是什么?从心、从受,也就是说他要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感受对方的需要,对方需要什么我就尽力的满足、帮助他,这就是爱心的流露。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那就是一种爱。这种爱决定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假如说我对他好,那是希望将来他对好,或者是我对领导好,希望将来领导提升我,甚至我对女朋友好,希望她将来跟我结婚,这些爱都是有所图的爱,那种爱不是真爱,因为他有私心在里面,有私心就小了,就偏了。

真正《弟子规》所要我们做的爱,是无私的爱心,完全为人,绝不为自己的这种爱心,它是无条件的。】

正如父母爱我们一样,父母爱我们,他是无条件的的奉献,他并不是一定要求我们将来报答,他那是近似一种无私的爱。佛菩萨对我们众生的爱,就是真正无条件的爱,你看佛教里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无条件,他就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原因就爱我们,就对我们慈悲,他把我们看成是一体。正如你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个人都爱自己的身体,你左手痛了右手去抚摸它,你说还要讲什么条件?右手跟左手讲什么条件?不用!为什么?一体。真正的贤人君子他能够存心爱人,他把一切的众生看成自己的同胞,看成自己的一体,所以他能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当然这个“人”,《弟子规》因为是儒家的基础教典,它主要是对人而言。实际上我们也要把心量扩开,人是众生之一种,还有不是人,你要不要爱?不是人,一切众生皆须爱,乃至你的爱心到花草树木、一切动物。孟子都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由自己对父母亲的爱心扩展到仁民,对民众的仁爱。然后他还要什么?由对民众的仁爱,又扩展到对一切物的这种爱心,孟子他都能做到,这是儒家圣贤。佛家讲的“一切众生皆须爱”,这众生也包括我们看不到的众生,其他法界里头的,那里的众生都有。佛家讲六道,上自天道、修罗道、人道,还有畜生、饿鬼、地狱,凡夫有六道;还有圣人有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统统我们都得爱。有这样的一种存心,这就是真正的佛、菩萨。

实际上世间很多的宗教,所有的这种有一定历史传统的宗教,像基督教、像伊斯兰教这些宗教,他们都提倡爱。你看圣经里就说“神爱世人”,甚至要把他的独生子都献给他们。爱世人就是凡是人,皆须爱,他是没条件的,并不说你是基督徒,神才爱你,你不是基督徒,神就不爱你。那是人可能有这种印象,神他决对没有。懂得这个,基督徒跟非基督徒也能够和睦相处,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在神的大爱之中,为什么不能团结友好?伊斯兰教也讲“真主阿拉是仁慈的”,这个仁慈是对一切的人都是仁慈。所以老法师曾经写过一个墨宝,他说“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懂得凡是人皆须爱,那我们会问,难道恶人也要爱吗?像有人问过老法师,希特勒这种人残害无辜多少,杀了五百万的犹太人,这种恶贯满盈的人难道还要爱他吗?老法师说,对!也要爱他,为什么?因为他本性本善。《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后来讲“性相近,习相远”,本性都是相同,就像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不同,跟圣贤跟佛菩萨相去甚远?那是因为“性相近,习相远”,习气让我们跟圣贤人远离了。所以他那种造罪业、做恶事,都是他的习性使然。他无始劫来养成的自私自利,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养成贪瞋痴慢的这些习气,让他这么做。其实他本来不想这么做,他被习气逼的,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他甚至忘记自己本来都有纯善的本性。

所以我们要看看他的本性,他本性是善的我们就要爱他,不能看他习性,你看他习性当然就有善恶的区别,但是你要看本性,善恶平等。所以诸佛看一切众生就如同诸佛,为什么?他看的是众生的性,那是无二无别的。懂得这个,我们就懂得凡是人皆须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