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云破月来花弄影

发布时间:2023-10-17 10:37:11作者:互动金刚

云破月来花弄影

  今天非常荣幸能第三次来到金华。金华这地方山清水秀,感觉很漂亮,像上海那种雾霾天气,这里就很少见到。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福报哦!有句话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地方的好坏,其实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心,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因此,福人才能居福地,而福地,往往住的是福人,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里面讲,因为“心”的不同,产生了十个法界。十法界又分为“六凡四圣”,我们人是“六凡”里亦即是六道轮回之一,层次比较低。但在六道之中,我们又属于三善道之一,所以还不算最惨,比起地狱、饿鬼、畜生来要好点。为什么我们会比他们好点呢?因为我们的“心”比他们好。如果我们的念头好,就升到天上去,如果念头坏,就堕入到地狱,规律便是如此。要么为什么说“天堂和地狱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呢?一切唯心造。

  以前,曾有一个日本武士,非常钦佩庙里的禅师,有天去请教他,虔诚地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禅师回过头来不屑地说,你有什么资格问天堂和地狱?这么笨的人,告诉你也不懂!那个武士气得脸色铁青,眼睛瞪得圆圆的,手握着剑要拔出来杀掉禅师。这时候,禅师轻轻说了一句:“此刻就是地狱。”该武士浑身一颤,马上醒悟,于是拜伏下去请罪,这时候,那禅师又说了一句:“此刻即是天堂。”武士于是受了大洗礼,领悟到“天堂”和“地狱”的真谛。

  其实,在生活当中,每天不都在扮演天堂和地狱的轮回剧吗?天堂和地狱,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仅仅来源于我们心的转换。

  佛法里面讲得最多的就是“心”,因此有人说佛法是唯心的。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唯心的,知道吗?现代量子物理已经证明了释迦牟尼佛几千年前的说法,这个宇宙空无一物,没有物质,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于心念的波动造成的。这个听起来有些玄乎,你不相信佛法,但你相信科学吧?可以去了解量子力学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心经》让我们“心无挂碍”,《金刚经》让我们“无着无住”,就是要我们不执着。因为执着于空相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经常抱怨,晚上睡不着觉,吃饭不香,和别人交往总是想受气……藉此,他们的心就经常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无助的状态,空寂的状态,摇摆的状态,这个时候,怎么可能生起智慧呢?佛法告诉我们,唯定能生慧,而静是定的前提,所以,我们的心最好随时处于“静”的状态。

  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身边的人能伤害到你?为什么他能打击到你?为什么他能让你痛苦?……因为你和他处在同一个频道,他的层次低,你也高不到哪里去,你们在同一个层面上。如果他在一楼,你在二楼,他一拳打过来,你能挨的着吗?他拿把刀也砍不到你。

  想一想,火碰到什么东西容易燃烧呢?易燃物。干柴、枯草、塑料膜什么的,一点即着。如果是水,是铁,石头,能烧的起来吗?因此,我们的心要做水、铁、石头,千万别做易燃物,一点小火星就熊熊燃烧,那还不整天闹火灾吗?

  有人会说,我们人的心,怎么做石头呢?其实,真正修行的人就是把心修成石头,如如不动,稳于泰山的。有人不了解佛法,认为佛法消极、颓废,这是因为他只看到了表面,对于佛法的内核并不清楚。我们在《西游记》里面看到那个唐僧,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玄奘,事实上,他到西天取经的过程没有三大弟子护佑,也没有孙悟空这个上天入地的人物为他排忧解难,他就是一个人骑了一匹瘦马,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爬过皑皑雪山,涉过死海,如此恶劣的环境,好多次差点死掉。他遭遇过强盗,要将他活祭,得过重病,奄奄一息,逢上国王,用金钱和美女想把他留下来,但他求经、弘法的心一毫也不动摇。最后到了印度,学习那里的经典,充实了自己的学问,印度国王把全国最著名的学者召集起来,和玄奘辩论,可惜没有一个能辩过他,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时候在古印度辩论不是开玩笑,他们有个规矩,凡是先挑起辩论而失败的就自己自杀,玄奘击败了所有的小乘以及当时众多外道挑战者,他们都无一例外失败了,但玄奘以慈悲为怀,努力阻止他们自杀。玄奘最后成为全国人拥戴的对象,成为众多国家国王争夺的对象,但是他坚持回到中国,用佛法造福人民。

  还有那个鉴真和尚,他也是东渡日本七次,最后眼睛都瞎了,就是为了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到日本。他们都有一种信念,为了这个目标矢志不移九死无悔。如果我们在座的,也是爱追求真理的人,也有玄奘和鉴真和尚那样一种磐石不转的信念,何愁不能达到目标呢?

  追求真理的一生事实上就是修行的一生,修行的一生不仅是要接受各种磨难,还要对抗内心的各种欲望。这个烟瘾上来了,我要戒,遇到各种诱惑,不动心。你看《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一人闯到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他单骑救主,那么多人捉他,捉不住,为什么,因为他有个信念,他的内心无比强大。如果你的内心也如此强大,什么困难都阻止不了你。

  我们办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支撑。而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是企业创立者的信念,他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带领大家往哪条道上走。而信念的内涵又是什么?即是他创立企业的使命、价值。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企业没有好的文化?因为企业创立者没有使命感、没有价值观。他的使命和价值就是独善其身,自己过上好日子,买好车,住好房,然后天天歌舞升平,甚至到澳门去赌博,花天酒地。当他有这样一个思想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行为呢?想尽办法榨干员工,工资少发一个是一个,让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拼命创造剩余价值。他家里有困难,你根本不会想着去帮助,他生病了,你都不愿意给他准假。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放不下自己那个小家。这样的老板怎么会有员工出自真心拥护你?他给你打工只是为生活所迫,混一口饭而已,当你家遭到强盗被抢的时候,他心里可能正暗暗称快。人心涣散,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和信念,企业不稳,灾难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当他们生存都无法保障,吃上一顿没有下一顿,孩子病死没有钱去医院时,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这时,你拥有再多的钱,再多的房子,再好的汽车,还敢一个人出门吗?你的生活还能安定幸福吗?

  所以,人活着就要讲求平衡。平衡,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我们国家的提法,叫“和谐”,思想学术界,叫“中庸”,都是一个东西。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财富,取之社会,回馈社会,能更多地为客户着想,安分守己地交纳税收,能多参与一些慈善事业,为穷苦的人贡献一份爱心,这时候,不说众人拥护你,就是善神也会暗中护佑,你的事业自然顺利,不会遭受无妄之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仅你此生祥和,还会福延子孙。

  法国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我曾经把这句话贴到枕头边,贴到车的方向盘上,天天看它,以激励自己。这就是修行,你也可以这么做。所以修行,不是念经和打坐才算的。

  我们寺院每年要印很多书,还会购买许多书,总投资在三百多万,然后寄给需要的人。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激励更多的人,去改变更多的人。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念,有活水源头,所以才能不断流动,不断循环,不致枯竭。所以企业也可以变成一个道场,不要认为你的企业不是道场,不是寺庙,我不用烧香,不用做善事。真正一个好的企业,它就是一个道场。每一个来你这里的人都是修行,在这种磁场、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挑战自我,创造价值,传递善念,这时候,你的企业就是一个很大的道场。

  企业有好的文化就能吸引到优秀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做得成功,有的很失败呢?最终取决于做事业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来做它。以我们寺院为例,如果有人一来,我们就说没钱塑像,没钱盖殿堂,给我们捐款吧!那谁还敢来?实质上,我们是让每个到这里来的人,心安下来,帮助他解决许多问题,让他觉得我们这样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认同之后,会带着更多人来到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就会越建越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用说,财富就汇聚过来了。

  现在有个提法叫心灵财富,其实,我们要想得到物质财富,首先必须做到心灵富有。

  有句话叫“知足者富”,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心是不知足的,纵有亿万财富,可能还闷闷不乐;相反,一个流浪汉,给他一个凳子,躺上去他也睡得鼾声四起,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是安定的,知足常乐,他不需要太多的财富也能快乐。

  我在普陀山教书的时候,一个月几百块钱工资,够自己生活,感觉很快乐。到现在为止,短短九年时间,我们寺院已经完成了7000万的工程。即使我自己讲课,最多一年挣一百多万,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这个数目。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经济效益呢?关键一点就是,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

  我也经常这样想,在台上,我是一个老师,在台下,就是一个学生。你们学过教练技术,我也学过,EMAB,企业家的课,我也上过,美国的什么课程,我也读过。所以我上过很多课,经常做学生。我们还成立了一个读书会,大家一起学习,就是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你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否则你怎么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呢?上次金华的一个朋友到我们寺院来,看到一本书,《合理出轨》,奇怪为什么寺院里还有这种书?我告诉他,当你不了解婚姻,就不能很好地经营婚姻,当你不了解死亡,就不能更好地活着。道理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每天都能很快乐地活着,不管钱多也好,钱少也好,住得好也好,住得坏也好,今天有车开也好,明天没车开也好,今天睡地板也好,明天睡五星级酒店也好,你都能坦然受之,喜乐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过程,活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按我们佛教讲,就是开悟的人。事实上,生活中有多少开悟的人?大家总是有那么多担心,那么多放不下,那么多纠结,为什么?

  当你面对妻子的时候,就是先生,面对父母的时候,就是子女,面对子女的时候,又是父母,面对员工的时候,你是老板,面对老板的时候,又是员工。所以你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你是否忠实于这个角色做到了你的本分?如果做到了本分,就会很心安。因此,你应该像优秀的演员一样,全情入戏,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人生不就是一个大舞台吗?不是戏如人生吗?虽然一切明明是假的,任何角色只是暂时定位、因缘和合而已,最后都要散场的,但你能尽情演绎这个角色,胜利担纲这个角色,这便是“借假修真”,便是修行。

  如果看一本书,不能从里面得到收获而改变,这本书就白看了。仔细想想,我们每天诵经干什么?坐禅干什么?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来听课?就是我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让它有所升华。当你把你的公司当做道场的时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同修,每一天,都是修行,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契机。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为什么火眼金睛?那是太上老君用八卦炉炼出来的。所以有的父母想让自己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现在就应该多给他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这样才能磨炼他的意志。我4岁的时候就住在寺庙里,6岁被拉去一起做农活,在水稻里面拔草,早上去的时候,记得手臂又白又嫩,晚上回来,又黑又脏又刺痛,全身起满疙瘩。我就是在那种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有了这种韧性,以后做事才能举重若轻。

  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苦才是人生》,这是索达吉堪布的,他教你如何认识苦难,超越苦难。还有《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思维平衡》,有空了再看看《三国志》、《资治通鉴》、《史记》等历史类著作,看这些智者,如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有句话说:心小了,事情就大了,心大了,事情就小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心就像一只盛水的碗,碗大了,扔一颗石子,就觉得石头小,碗小了,扔同样一粒石子,便觉得石头大。为什么英雄豪杰之士鼓励我们要站在高山上看大海?在天下第一关去俯视沙漠?当你用望远镜遥视夜空的时候,发现地球在银河系不过是漂浮在星空中的一粒尘埃,而佛教讲,我们有三千大千世界, 有无量亿个银河系。人到底有多渺小,你想象得到吗?

  我们投次人胎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可是却活在各种烦恼之中不能自拔,活在向外攀缘和追逐之中永无停息,然后又各自随业力流转,进入下一个轮回。犹如虫子,朝生而暮死,可还唧唧不已,人,真是可怜的一种生物。

  时至今日,多数人仍然不相信轮回,认为是迷信。这真是很大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案例,聊以参考。

  我们寺院里有一个煮饭的阿姨,她有个女儿叫小萍,在上海阿波罗酒店做营业员。2012年春节的时候她跑过来跟我们说,2011年心脏不好动了一个手术,做手术的过程中开始她没有感觉,但手术要完时,她发现自己飘在天花板上,看到床上自己的身体,还在沉睡。她很想有人叫醒她,但是没人叫她。她看到当时医生是什么状态,怎样忙碌。后来,她觉得自己从天花板又落回到自己体内,于是醒了过来。然后,她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医生,竟然和现实中一模一样,连医生也没法解释这件事。

  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去打听一下,各大医院,很多动手术的主刀医生都遇过类似事件,而有这种经历的病人也很多。当然,有的是遭遇车祸等意外灾难,醒过来的,在这期间他们经历了濒死体验。濒死体验已经成为科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以,佛教里面讲“空”, 是让我们真正理解事物的恒常变化、生灭不驻这样一种特性,你会发现,生的结局就是死,成的结局就是坏,有的结局就是无。明白这个道理后,对家人、伴侣,便会时刻告诉自己,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分离,所以现在的每一天都要好好珍惜,珍惜当下,广结善缘。

  我们相信有轮回,才会培植福报,因为谁也不想下一世堕到地狱里去。有人一听“福报”这个老掉牙的东西,很不以为然,但是他就是说不清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下来就缺胳膊少腿、贫穷低贱,而有的人一生下来就相貌堂堂并且出身豪门?想一想,这不是福报是什么?

  福报都是自己修的,不是别人给的,它与德行相关。所以做恶就是在消自己福报,行善即是在积自己福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喜欢喝酒,身边就吸引一些酒鬼,你喜欢打麻将,身边就吸引一群赌徒,喜欢看书,身边就来一些看书的。你喜欢帮助人,乐于做慈善,身边就围绕着这样的人,因此,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不断亲近善知识。

  修行的过程就是恒守正念的过程,时时觉察自己,是否偏离大道。如何培养我们觉察的习惯,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禅定。如果我们每天能独处半小时,对一个墙壁坐下,把手机、电话关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很多杂念、想法都浮现出来,随着功力的加深,这些杂念越来越少,身心处于澄净清明的状态。

  其实,禅修不在于教你什么东西,而是让你自己跟自己对话,让你的心静下来看清自己。就是不断地洗涤、观照、觉察,放松自己,放下一切,心打开,身体打开,天长日久,把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契入到你的生命里,这就是修行。

  有个负责培训的杨姓朋友,从我们这里禅修后,回去一直坚持打坐,后来整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健康,精神、睡眠、饮食,都非常好,所以他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北京的一些老领导,其中一个心脏动了三次手术,没治好,后来他打坐三个月,心脏居然不治而愈。这些都是真实的事例。

\

  可知,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不要做叶公好龙式的修行者,只在表面上夸夸其谈,摆出个修行的样子,其实内里不愿意用功,他的心性,没有半分改变。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在生活中,一定是个极有主见、精神独立的人。他不被外界干扰,不会有人赞扬而得意,也不会有人诋毁而憎恨,一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具有强大的平衡能力。他不会觉得自己穿了破洞衣服丢人,也不会戴个40万的手表觉得了不起。不会对权贵人物阿谀谄媚俯首折眉,也不会对贫贱乞丐白眼相加冷眼视之。他无分别心,势利心,只有平等心,慈悲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贫乐道,少欲知足,心境一如,常乐我净。

  问:非常感谢师父的指导,我这里有几个问题:禅修和信仰之间本身是个什么关系?信或者不信,对人的一生影响在哪里?选择信仰佛教或者基督教,这些大教派之间主要不同和区别在哪里?

  答:我简单地回答,禅修跟信仰没有冲突。我上EMBA班的时候其中有个游戏,我建议打坐,我们小组有个基督徒,他说我是基督徒怎么可以跟你一起打坐呢?我说没关系,你在打坐的时候就跟上帝祷告,与神合一的那种状态实际上是祷告的最好方式。后来他就跟我讲,自己回去要跟他的牧师讲,以后也要禅修,这样对祷告很有帮助。

  第二,信仰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一个向往,就好比我们企业要有企业文化、企业使命一样,这些员工跟着你有一种面向未来积极创造的冲动,这就是企业的信仰。不要认为信哪个宗教才是信仰,实际上人生有很多信仰,不过宗教的这种信仰体系比较完整,然后让你成熟的归属性问题都能在这种完整性里面得到解决。所以很多人到我们寺院来禅修,我从来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信佛,来我们寺院禅修的什么人都有,有政府官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有基督徒,天主教徒……

  反过来讲所谓的信仰,都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框到某一个构架里面去,我觉得真正理性的信仰应该是打开、包容和接纳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我们寺院里面,读书会有六百多人,我们会推荐《德兰修女传》这些书给别人看,为什么?就是因为我觉得世界上好的东西应该了解,应该共享,对大家的人生是个提高。所以,只要是有用的东西都拿来为我所用。

  问:师父,我之前没有打坐过,今天试了一下,好像很容易胡思乱想,怎样才能克制自己呢?在打坐的时候需不需要有一种背景音乐?

  答:刚开始的时候,杂念多是正常的,没有杂念才是少见的,对治的方法可以观呼吸,或者数数,或者心里念佛都是可以的,但要相对静下来,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觉得放一点背景音乐更容易入静,那就放一点也可以,这只是初级阶段,到后面你会感到什么音乐不放最舒服了。你会越来越喜欢安静的环境。

  问:因为我前段时间也练过一阵太极,站桩嘛,但是好像心静不下来,我们禅修与太极,怎样能做到相辅相成?第二个是,现在有一块,佛道瑜伽,里面涉及到生,心,性,就是说您对这块有什么建议?

  答:我们香海禅寺随时欢迎你来禅修。生、心、性它是不冲突的,冲突是我们自己。佛道我觉得也是相辅相成的,这种隔阂也是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寺院中午和晚上吃饭都要念《道德经》,为什么我们念这个?因为道家的思想对于佛家刚好起到铺垫作用,如果把道家理解好,会更好地理解佛教思想。所以明代的时候,有个大德就专门做《道德经》的注解,他能把道家的思想应用到佛学当中。实际上中国佛教禅宗、天台等,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功劳应该取决于道家。如果没有道家,佛教思想很难在这个土地上扎根下来。所以这里面没有冲突,冲突是我们人为的。刚刚我说,把思想打开的时候,西方基督、天主教的思想我们都能接受。

  不过我是这么认为,你在第一层是什么境界,在第五层是什么境界,在第十层是什么境界,在最高层是什么境界,不同的层面看到的世间和了解的深度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要有太多的门户之见把某样东西隔阂起来,在你开阔的思想境界里面,多能理解别人的存在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