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净慧法师:能亲证的了义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4:05作者:互动金刚

  第四十一问:“能亲证的了义,要取决于修行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此二者又由阅历与经验决定。”果真如此吗?请帮助解除心中所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如此讲法,可为理悟境界,不是证悟境界。理悟,为读诵经典与参学古今法师所讲杂论,从中发挥了思维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并与自身的阅历与经验结合起来,形成理论上的了义究竟;并在思维中形成概念化、系统化、规范化、抽象化的心理境界。证悟,为身心依戒定慧修证所悟,定境中明了观察、究竟观知诸法实相;并随功德增长,智慧随之增长,从初定至百千三昧;既可观本世界,又可观他方世界;既可观自然法,又可观因缘法,明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境界。

  能证悟了义境界者,是思维止、心智生、慧觉开、根不碍,或天眼观、法眼观、慧眼观、佛眼观。与修行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无关,又和修行者的阅历与经验无关。接受能力,只能是思维敏捷度与接受信息讯号的强弱;认知水平,只能是思维明辨能力与识别标准的高底;阅历,是人阅览事物发展变化历程的长短;经验,是人经历与验证正反两方面事物发展变化结论的多少。总之,修行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及阅历与经验,都是思维产生的法尘,未超十二因缘与十八界限,怎么能证悟了义境界呢!

  末法时代,有的官阶和尚、学位法师,名头名气很大;仅修学佛教文化,广学博究空论,以文辞了义为究竟,便得少为足,未体悟言语道断的境界,未证悟转识成智的义谛。此非有意轻慢谁,恐学人自误道业,荒废了大好时光,执空谈名相诸事;故而勉为其难,权为仁心棒喝,诚祝早入中道,达佛法性彼岸。2015/12

 

\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侵权,请通过邮件cs@tlfjw.com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