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离幻即觉

发布时间:2023-12-18 12:33:37作者:互动金刚

  离幻即觉

  知幻名正见,即离名正行,

  离幻名正觉,入幻名正度。

  正见-知幻

  问:何者是正见?

  答:知幻。

  问:为何是幻?

  答:一切缘起假相、假名,毕竟空。

  问:依何经为证?

  答:《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大般若经》总说:「一切法,毕竟空。」且世尊于《金刚经》中向须菩提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惠能大师亦作见性之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亦有其他大乘经典为凭。

  问:既然一切法毕竟空,为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不说一切无为法,亦如梦幻泡影?」

  答:一切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故无为法亦是如梦幻泡影。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化品中,佛告须菩提:「一切法皆是化。于是法中,有声闻法变化,有辟支佛法变化,有菩萨摩诃萨法变化,有诸佛法变化,有烦恼法变化,有业因缘法变化。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一切法皆是化。」

  复次,经文分明言:「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其义甚明,为人演说,岂可着相说法,故针对有为法而阐述,非罗什大师翻译之过,而不直翻「一切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如梦幻泡影。」

  复次,众生因着相,而产生自性妄执,如何从有生有灭缘起之相上,而悟入不生不灭之性空,故世尊要行者,应作如是观;且于《阿含经》常教声闻弟子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其目的,是要弟子明白诸法空相的实相,故特破有为法之生灭相。

  问:经论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真心、如来藏,为何今说,一切法毕竟空,连佛性都否认了?」

  答:佛为度众生,权巧说有,迷时说有此岸、彼岸,悟时彼此两岸皆空,故法相是空,法性亦是空;妄心是空,真心亦是空;有为是空,无为亦是空;众生是空,诸佛亦是空。因一切法究竟空,故无所得,故不执一切法;岂有不迷众生,而悟后反迷佛性之理耶。

\

  复次,佛说法前后无有矛盾,是众生自起分别,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化品中,佛告须菩提言:「若法无生无灭,是非变化。」须菩提言:「何等是不生不灭非变化?」佛言:「无诳相涅槃,是法非变化。」「世尊!如佛自说:诸法平等,非声闻作,非辟支佛作,非诸菩萨摩诃萨作,非诸佛作,有佛无佛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云何言涅槃一法非如化?」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平等,非声闻所作,乃至性空即是涅槃。若新发意菩萨,闻是一切法皆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则惊怖;为是新发意菩萨故,分别生灭者如化,不生灭者不如化。」佛怕初发心菩萨,一闻究竟之空理,而惊怖、怀疑,故权巧说「分别生灭者如化,不生灭者不如化。」为深入般若波罗蜜之菩萨,则说生灭法、不生灭法皆如幻如化之实相。

  问:为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答:有生当体即空,有灭当体亦是空;污垢当体即空,清净当体亦是空;增长当体即空,减少当体亦是空。一切法相之分别、对待,亦复如是。

  复次,佛于《大品般若经》云:「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檀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悭心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尸罗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罪不罪不着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羼提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毗梨耶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身心精进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禅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乱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般若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痴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六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故,不来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进不怠故,不定不乱故,不智不愚故。」空岂有对待之理,其义甚明。

  问:应知何幻?

  答:人是幻,境是幻,法是幻。举六祖禅法为例:「五蕴本空」是人幻,「六尘非有」是境幻,「心如虚空,不着空见。」是法幻。再举《金刚经》为证:「如来说有我者,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此是人幻;「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此是境幻;「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此是法幻。

  复次,佛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于前,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有给与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化作转轮圣王,种种具足,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虽有所施,实无所与。何以故?须菩提!诸法相如幻故。」

  世尊说八正道,以正见为先,若无正见,何能正行。佛先说三法印,后说一实相印。三即一,一即三:诸行无常,与空相应;诸法无我,亦与空相应;涅槃寂静,仍与空相应。幻之实相,即是空,故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行者当如是观,以立正见。

  正行-即离

  问:云何正行?

  答:无住生心。知诸相缘起幻化,自性本空,无一尘可染,无一物可得,无一法可说,无分别对待,离诸言语、文字等戏论,自然心无所住,念念清净。故《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云何正观?

  答:知幻即是正观。若不知幻,即有我在修之相,便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有我在观照,便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常人着相修行,有我在修,即是执我为实;有所观之境,即是执法为实。故六祖云:「若言看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明此理,再也不会「梦幻虚华,何劳把捉。」

  佛于《大品般若经》云:「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行处,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菩萨名,亦不得菩萨心,即是教菩萨摩诃萨。」

  问:若不观云何修行?

  答:非不观,只是不着。

  问:如何不着?

  答:如六祖所教:「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我此法门,切莫作意起观。八识种子,有善有恶,有正有邪,有净有染,如恒河沙数不尽,故对治不了,降伏不止。缘熟种子便现行,念念有邪有正,若要强制阻止,反扰清净之心,故《信心铭》云:「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问:那该如何?

  答:念念无住。如《信心铭》云:「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切勿无端起知见,有见即是迷,故六祖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正觉-离幻即觉

  问:云何正觉?

  答:离幻相即觉。总说,《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反说,若不离此幻相,即不能觉,故经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正说,见相不着假相,而无了知诸法空寂之实相,故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毕竟说,亦无实相可得,故经云:「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为如来度众生,而设施假名实相。

  正度-入幻度生

  问:既然心、佛、众生、一切法,皆是缘起的幻相,又何须度众生?也无能度之诸佛、菩萨,所度九法界之众生,及八万四千法门。

  答:觉者知幻,迷者不知;梦醒知假,梦中当真。众生不知一切差别现象,皆因空中妄执分别而起,故于幻中做生死轮回大梦,苦不堪言。故菩萨留惑润生,忍而不证,因不忍众生苦,故留一分无明入于幻中与众生结缘,方能亲近迷惑之众生。

  复次,《金刚经》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众生是缘起假名,其性本空,故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佛、菩萨亦是假名,其性本空,故经云:「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假「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问:法性本空,因何而有?

  答:因忆想分别而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佛云:「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无明爱故,忆想分别,是明、是无明,堕有边、无边,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见、不知色毕竟空无所有相,自生忆想分别而着,乃至识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或闻善法,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间法,忆想分别着圣法亦如是。」凡夫认为有,故一切法皆有,所谓「此有故彼有」;圣者了知毕竟空无所有相,故一切法空,所谓「此无故彼无」。

  问:今后当如何修行?

  答:《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若真了悟毕竟空义,方可当下顿悟见性,不假方便次第,直了成佛,故六祖最后云:「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各自努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