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也是苏轼的弟子。宋诗虽不如唐诗光芒万丈,但品读苏黄的诗词,如同与古人泛舟湖上,饮酒谈笑之间,他们豁达与脱俗的品性就会感染着读者。黄庭坚的作品含蕴深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令人寻味无穷;“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字里行间。
黄庭坚不惑之年时从太和县调监山东德平,赴任之前回浔阳省亲,途中特地造访庐山名刹东林寺。恰好苏东坡也从谪居黄州迁汝州,路上在参寥和尚陪同下也上了庐山,并在东林寺留宿。这一天苏轼在东林寺的林荫小道上散步,恰好与黄庭坚不期相遇。黄庭坚早已仰慕先生多时,赶紧上前介绍自己,而苏轼也与他的舅舅和岳父相识,于是三言两语便觉得话语投机。
黄庭坚与苏轼边走边聊,沿途风景秀丽,环境幽静,黄庭坚即兴作诗一首,便立刻送上来请先生过目:
东林寺二首之一宋代:黄庭坚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黄庭坚有感于东林寺的白莲,于是口占一绝,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理解。诗人怜爱白莲的清净无尘,联想到古往今来那些旷达飘逸的高士,诗人再对比尘世中那些被名利束缚的人们,不仅不能自由地驰骋于天地之间,而且心灵也蒙上了灰尘。诗人于是感悟,如果能透过外相来看,定能知道谁的心性没有被束缚。最后黄庭坚羡慕地说,曾经跨过虎溪去饮酒的陶渊明,他的心性多么率真天然。
黄庭坚即兴创作的这首禅诗构思新颖,表达禅意,可是苏轼听了之后,却笑而不答。原来先生认为黄庭坚还未悟到佛门的真谛,因此禅净不分。佛教传入中国,分成两条路,一是参禅打坐,走进丛林寺庙;二是净土念佛,走入社会民间。高僧们也许会禅净双修,但黄庭坚当时也许是刚入门不久,苏轼不好说什么,于是就笑而不语。但黄庭坚悟性很高,他立刻明白了先生的意思,于是走了一段路之后,黄庭坚居然又写了一首诗:
东林寺二首之二宋代:黄庭坚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这首禅诗的大意是,东林胜地十八高贤的德业流韵,千载以来在庐山流响不绝。陶渊明没有位列十八高贤中,别人都认为是他难以被佛法约束,其实他的心性思想与白莲社的高贤是在一个境界。
黄庭坚边走边念,苏东坡听他念到最后一句时,立即拍手叫好,看来先生是非常认可黄庭坚的进步。这首诗描写了陶渊明身处俗世而超然世外的人格,及其素雅质朴、自然淡远的生活作风,也与苏轼旷达的内心有一定的契合度,所以先生立即就被诗中阐述的禅意打动,不住地点头称道,也默默地赞许弟子的进步神速。黄庭坚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终于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他经常自嘲,“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俨然一幅神清骨寒的高士形象。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