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智慧是无穷的,是需要师兄每天坚持参悟的。我们也是知道佛教中的师兄都是要行善的,行善是可以让师兄更加有功德。那佛教中为什么要行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对佛教不太了解的朋友总是把佛教理解成一个教人行善的宗教,或者认为行善便是佛教的全部,其实这样的知见都是误解了佛教。
作为一个佛门的在家修行人,我不否认佛教里面有很多教人行善的理论,但是行善只是佛门中的方便法而已,并非是究竟的佛法。但是很遗憾,很多佛教徒对于行善做功德过于执着,这就会远离解脱的正道,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沉迷其中,是因为他们误解了行善的用意。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佛教徒非常热衷于做功德,似乎只要功德够了就能得到解脱了,也正是他们这样的执着,我们看到寺院为了收功德钱被搞得乌烟瘴气,念佛、放生的时候也会收收功德钱,如果有人反对他们就会立刻生气,这样注重于外在形式的修行都是不如法的。
行善积德只是为了改变生活的境遇,佛陀告诉我们因果的规律即是: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如果我们长期作恶,那么我们必然会处在恶报之中,那么处在贫穷、疾病、短命、愚痴、远离佛法等等这些环境中的人,是不可能有学佛的机会的。那么行善就会慢慢的改变这些恶劣的环境,而且行善可以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利于佛法的传播,也符合佛教普度众生的教旨,因此行善被大力提倡是很好的,对于众生来说是有相当大的现实利益的。
佛教认为人心不论是处于善还是恶,这两种状态其实都是不对的,因为你造善业的话你只会转生三善道(天人道、阿修罗道、人道)享受你的善报,消你的善业,你造恶业的话会下堕道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承受恶报,消你的恶业。善与恶都是造业,你如果要脱离六道轮回,超于生死就必须要摆脱业的束缚,因此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也讲过我们应该不要执着于善也不要执着于恶。在金刚经中,世尊也开示,我们应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中道,不沾染善恶两业。所以佛教里面非常重视回向,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在心中相续中升起“我们做了功德不应该贪为己有,应该回向给菩提善根、庄严佛土以及一切受苦的众生”的忆念,否则这些功德都会转换为人天福报,将来我们不是成佛而是成神仙了,仍旧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是很遗憾的。
佛门有个公案:梁武帝是历史上对佛教有突出贡献的帝王,造了很多的寺庙,对僧人有无数的供养,按理说应该有很大的功德,于是梁武帝见到达摩祖师的时候就问达摩自己这样做的功德是不是很大啊,达摩祖师回答到:无功也无德!梁武帝当时并未理解达摩祖师的含义,于是非常生气,把达摩祖师赶走了。等到后来梁武帝的修行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才明白达摩祖师当时的回答是对的,因为当时梁武帝就是为了做功德才去行善、造庙、供养僧人的,以这样的目的做功德是没有意义的。
佛陀教导我们要解脱就要脱离六道轮回、脱离业的束缚,如果我们的修行不能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的话,那我们的修行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止恶行善是帮助我们修行的起点,这样可以避免恶报,行善还可以利益众生,但不要把起点当作终点,那样就犯了大错了。因此我们在行善的时候一定要不着“行善”的相,不要留在心里牵挂着,这样才可以脱离善报,只有这样从内心里修行,我们才能脱离善业的染污,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这才是学佛的究竟目的。
以上就是读佛教为什么要行善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行善积德是能够改名的,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去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加的福报。行善不止是短时间的,是要坚持不断的发心行善。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