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以闻思修行让自己获得解脱的把握
至于所学内容,《前行》、《入行论》、《般若摄颂》等都需要学习。虽然学起来不是很快乐,就像读小学、中学的孩子,老师、家长天天让他做作业,他觉得这是一种压力,而不做作业,天天玩就很舒服。但不管怎么样,从长远来看,一定要精进修学,不要天天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耽误。很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其实你并不忙,从我们安排的时间来看,你肯定有时间修学,只不过是借口而已。拿修加行和净土法门来讲,我们并不是按照住在寂静寺院里面的出家人的时间安排的,而是根据大城市里面的现代人的生活安排的。一个礼拜当中,如果学习一节课都太忙的话,那你的工作不知有多么繁忙!大家好不容易才踏上这条路,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遵循次第闻思修行。没有必要今天跟着这个人跑,明天跟着那个人跑。当然,你们依止多少位上师,我都会随喜。阿底峡尊者依止了一百多位上师,对他来讲也成为顺缘。但最关键的就是闻思修行,这是佛法的精髓、核心。若没有闻思修行,就不可能遣除疑惑、产生正见、获得解脱。对知识分子来讲,非常需要学习佛教最甚深的思想,如因明、唯识、中观等。这里大家学习般若法门很精进,对年轻人来讲,只要有时间,就应多思维、多辩论、多分析。虽然凡夫人达不到佛教最深的境界,但也要有兴趣。否则,像其他宗教一样,做一个好事就可以了,也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闻思修行,在心坎深处体现佛教最甚深的境界。当然,若能遵照密宗传承上师开示的甚深窍诀和教言,先修加行、再接受灌顶、再实修正行,每个人都可以体现。但现在社会,无论是在藏地还是汉地,都跟以前不相同。以前人说话时,闻思修行方面都讲得比较多;而现在,包括佛教徒在内,在闻思修行方面基本上没有共同的语言,这是平时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原因。⒉以利益众生让佛教的精神广为传播在有一定的闻思修行基础后,还要帮助他人,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需要帮助;即使不能成办大的事情,也要有这样一颗心。如果每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很多人、动物的命运就可以改变。(1)一则耐人品味的真实故事在首届“世界关爱论坛”上,我认识了一位女士,她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小时生活非常快乐。后来受经济条件限制,母亲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在我四岁那一年,就因车祸离开人间。不久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之后继母就一直折磨我。当时看见与我同年的女孩,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梳头发、洗衣服等,自己心里就极其羡慕。虽然我整天都为继母和家人干一些粗活,但始终得不到赞叹,唯有挨打受骂,隔壁邻居来劝时,继母往往打得更加厉害,经常被打得头破血流。后来我经常不敢回家,到晚上时,就到母亲的坟墓前一直哭,还经常埋怨母亲:“您为什么不把我带走,您真的没有良心,让我在这个世间这么痛苦;如果您有良心,当时您离开,为什么不把我带走?”有时甚至都在那儿哭睡着了。早上醒来时,又哭着走回来。后来父亲也离开了,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痛苦。就像一只没有双翅的小鸟,飞也飞不了,走也走不动,落在无边的旷野当中,非常可怜!从此,无家可归的我,就变成了一位肮脏、无知的乞丐,到处漂泊。不久,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收留了我,让我学习知识,生活过得非常快乐。随着不断学习,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深深认识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发愿:在一年当中收留一百个孩子,五年当中收留五百个。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信念和利他心呢?因为,在她的生命历程中,帮助她的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她也想变成这样。(2)以忘我的精神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在座各位的命运可能没有这么坎坷,但从小在温馨的生活环境当中成长,也感受不到外面的风风雨雨,和各种痛苦的遭遇,也就很难生起真正的利他心。因此,我经常会去最贫穷、最偏僻、最没有能力,甚至有邪知邪见的人群当中,那时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其实,学习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彻底地帮助众生,因此在利他心方面,大乘佛教徒一定要超越其他人。为什么现在世界有这么多宗教都被社会认可,就是因为他们的宗教徒都在思考如何随顺社会。而大乘佛教徒,虽然口头上说发菩提心,但每个人都好像自私自利一样,要么想着自己的生活有提高,要么想着自己的修行有进步。当然,做大事有些人能力有限,但有些小事,大家共同努力并不是很困难的。哪怕一月、一年当中做几件事情,也能帮助很多众生。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做的好事记录下来,等到一年一度总结时,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大乘佛教徒还是小乘佛教徒,甚至非佛教徒;即或是非佛教徒,也有非常多的人关心社会。因此,在这个社会当中,要提高佛教的威望,要弘扬佛教的崇高思想,忘我的精神非常值得提倡。不仅是口头或意识形态上,在实际行动中,也应该体现出来。我不知道大家爱心活动搞得怎么样,在前面几封信中,我都要求大家在社会上做一些事情,因为菩提心体现出来,不能等到成佛之后。若现在一直自私自利,成佛后才饶益众生,这是根本不行的。因此,大家以后一定要将利他心充分体现在社会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作为大乘佛教徒,既应通过闻思修行获得解脱的把握,还应以帮助众生的方式,将佛教的精髓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即要精进地闻思修行、利益众生。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