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当时须菩提如此发问:“世尊,将来为数众多的众生听到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金刚经,能不能生起真实的信心,他们对空性法门,离一切戏论的法性会不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须菩提在佛陀面前提出此问题,是因为般若空性极为殊胜,是佛法的精华,甚深难解,福报浅薄的人难以接受生起信心。
佛陀住世时众生福报深厚,可亲自得闻世尊说法而生信心,后世众生福报渐减,根机日钝,他们得闻此法能否生起信心呢?须菩提对此提出质疑。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世尊对于须菩提的怀疑回答说:“你不要这么说,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怀疑,如来灭度后,末法五百年,将有很多持清净戒律,修积福德资粮持三藏法师等人,对于此经必定会生起信心,以此经义为真实所依。”
所谓“后五百岁”有几种说法:普通承认的后五百岁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时代。末法五百年并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而是象五浊兴盛一样,是整体上的一种时间概念。
释迦牟尼佛在世弘扬佛法时是正法兴盛的时期,称为果法期,除此正法期以外,后来五浊兴盛的时代都可以称为末法五百年。
另一种说法将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的教期分为五个五百年,表示各个时期的特点,分别为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塔寺坚固、斗争坚固,后五百岁即是指斗争坚固的第五个五百年。
佛陀以智慧授记末法时代将有为数众多的持藏者、持清净戒律修积福德、具有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是之人对此经的意义必定会生起坚固信心。
在佛的尽所有智境界中完全能够照见此等具福智者,并会加以护念、授记。
此处后者所应具之德,玄奘翻译为:“具足尸罗,具德、具慧。”义净翻译为:“具戒具德具慧。”鸠摩罗什翻译为:“有持戒修福者。”文字词句稍有不同。
但是如果理解持戒修福目的是为生长智慧,则三种译本实际意义不存在太大的差别。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