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

发布时间:2024-01-25 09:05:09作者:互动金刚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

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 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 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是过去、现在、未来。要是过去已经过去,应该没有了是不是?就是现在怎么还有未来呢?都是这个也不是青、黄、赤、白。咱们心是什么颜色啊?也没有形象,是长、短、方、圆。也不是香味、也不是触法,觅之不可得。所以达摩让慧可你把心找出来我给你安,二祖就说我找不着啊!觅之了不可得呀。你找心不可得,你不能说这心没有,是不是?了之不可得,不可言之无。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百界千如。大家这个见过吧,百界千如,就是我们有十法界,六趣,天、修罗、人、畜、鬼、地狱这六道。声闻、缘觉,八道;菩萨,九道;佛,十道。十界之中各有十界就称百界,每一界有十如。所以这《法华经》的法,天台宗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等十个如,每一界有十个如,百界就是千如。这些名词大家查查字典就有,讲天台他会很详细的讲,百界千如都是自心所造。到了百界千如,你不能说我这心是有,离开有你不可得,不能说它没有,到了百界千如之后说他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这个心性、实相是离开一切的可缘、可自虑、可以分别的,可以说的,可以用文字表达的都说不到,就离开了。而这些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就这些分别也不是离开咱们自心,另外有个性,现出盆、碗、宝塔、佛像等等的,它这都是金子造的,就好了。水常生波,如波就要动,月亮也现不出来了。波是什么啊?波不就是水吗?说这些缘虑分别、语言文字不离开水,而且是不离实相,不离开我们自心,不是离开我们而另外有一个自性。但这些东西,这些个相,都是本来离的。要知,离一切相。所以我们自性、我们实相是什么呢?离开一切相,不说无一切相。离开一切相即一切法,到百界千如什么都包括了,十界都包括了、凡圣都包括了。十界中还有十界,详细极了,每界有十如啊!有体、有用、有事、有理,这样就包括了这一切法。这实相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离就是没有相,即就没有无不相。即是,就是嘛,怎么有不相,怎么有断灭,怎么有顽空?不得已强名实相。不得已勉强给它叫做实相。我们这么体会啊,才能够是通过这些语言文字,了解这个实义。可见这个实相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心性的一个勉强的名字,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勉强叫自性,也可以讲叫我们的真心。

二祖觅心不可得了,你不可说他没有啊,也就是开悟啊!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给你安心安好了,二祖就开悟了。悟什么?悟了心了,你说他没有心行吗?当然了不可得,了不可得,不可说他安心进来,又说他没有啊!六祖在第二次闻《金刚经》,五祖给他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说了一大段话,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 他这一说,这个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自性所生,你也不能执着这个自性是有啊!你落到有边啊!所以就是离四句。四句就是对立的,自和他,有和空,色是一句,空是一句,也是色,也是空,是一句;也不是色,也不是空,是一句;凡圣一样,圣是一句,凡是一句,没有圣,没有凡是一句;也是圣,也是凡,又是一句。我们说话总不能离开四句,而真实的就离开四句。离四句绝百非,百非就是四句所生,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所以我们这个经的体性不是思量分别,就是我们没有从修持,行解相资,学修并重,达到前后际断。因为妄想总是一念一念相续的,总有一个前灭已灭,后灭未生,这个空当叫做前后际断。修行人做到这一步,你才可以开始真实来明白这些事。没达到这步以前都是文字依通,这个地方千万不要自高自大,要真实精进啊!所以阐明我们自性是什么?很多祖师的话, 灵明洞澈,湛寂常恒 。是莲池大师的话,明就是很光明了,很明白了。灵明就是绝对的明了。澈,透彻、澈底、洞澈。形容这个澈绝对的澈。寂,安静,常寂光。湛,清楚极了,恒就是常啊, 常 形容这个恒,说明我们自己的心是极明、极澈、极惕、极常。这个 孤明历历 ,这是临济大师的话。孤,一切放下,还有什么?并无万法为侣,孤,但是他明, 历历 ,它不断,境界不错, 炳赫虚空 是德山的话。德山棒,临济见人就喝,德山见人就打,拿棍打。炳赫虚空,炳赫,光明之盛。但是他又空,有这样的捉弄。德山有这样的威德。他是空,都是说自性。百丈的话,黄檗的师父,马祖的弟子,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这个灵光独耀,就是孤的意思,独就是孤的意思,放大光明,迥然脱离,根和尘,就是六根六尘,离开根尘而灵光独耀。这些都是祖师最精炼 的语言来说明自性给咱们大家通的消息。咱们能够通消息,也就能够跟祖师这样,能见到本性。不然呢,还只是一个指路标。指路标也要,指路标也有好处,通过指路标你才能找到你的归宿。所以莲池大师,赞叹咱们自性 大哉真体 。咱们本性实相,大哉是绝无对待的大啊!这个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不可以思议的其唯自性。

这个实相的道理,上面粗粗的说明一点。那么本经体性怎么能够称为实相呢?《无量寿经》好像没有讲。《金刚经》、《圆觉经》谈的道理啊,怎么称实相为体呢?下面引申《往生论》的话。净土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论就是《往生论》。天亲菩萨原来是小乘教,后来大了之后到晚年不得了,惭愧了,我谤了大乘,跟他哥哥说,我要把舌头割掉。哥哥说你有几个舌头,你忏悔割舌头,你一个舌头够用吗?你屈辱了这么多大乘,一个舌头够忏悔的吗?那怎么办呢?你赞叹大乘呀。所以天亲几乎造了一千部论,《往生论》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大菩萨,庄严佛土,我们佛土庄严,功德成就了。一方面庄严佛,佛土是依报,正报是佛。庄严佛的功德成就了,显现佛的报身,佛的化身。庄严菩萨功德成就了,菩萨也庄严,他功德也成就了。这三种成就,这种庄严应当知道,简单说来,入一法句故。这三种庄严入到一个法句里了。这里有禅宗的味,一切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呢?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呢?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就是说,极乐世界,国土的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无量寿、无量光、观音、势至等诸上善人,种种的功德,种种的不可思议,皆属一法句,皆是清净句,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不是实相是什么啊?所以这显出事理无碍,虽然都是法身而显现如是,这样的庄严,即事而真,当相即道,这两句话就是密宗和净土宗的特点。即事而真,这些事项都是真无。所以密宗的话,声字皆相。怎么念咒有声音,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有声音。观各种字,声和字都是实相,就这个道理。这一切佛,菩萨功德,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正显得事理无碍,一真法界了。事就是真,不是拨开了事,拨开了相去见真。当相即道,相就是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都是法身,都是实相。那么本经还不是以实相为体吗?这些是《圆中钞》。《圆中钞》明朝蘧庵大师就说了,这是他的疏。幽溪大师作的钞。 琼林玉沼 ,那些宝树是琼林,功德水就是玉沼。 直显于心源 ,哪显出来的?是本心显出来的。寿量光明,无量寿、无量光全彰于自性。正是自性彰明的成就。就这一切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幽溪大师接着再引申一步,所以这成为日、月、星三光,而又说,有《弥陀疏钞》、《甄解》、《要解》,再加上日、月,再加上星,《圆中钞》。这是咱们这个《阿弥陀经》最好的三部注解了。琼林玉沼这些宝树,宝池,寿量光明,故一切诸法实相都是法相。然而直显心源,这些相就是心所显的。全彰于自性,就是彰明了自性,故何相之可得?还有什么相,这一些全是咱们心,全是咱们的自性,还有什么相?此正无相无不相,又相而不相,相而不相的正体。这一切相、一切事,皆是咱们的心啊!这是法身,虽然皆是法身这是我们的心,然又显现这些相,事理无碍,我们的心性是量同法界, 灵明洞澈,湛寂常恒 ,这两句话刚才说过。 竖穷三际 ,三际是时间,未来、现在、过去。未来、现在穷尽过去三际,恒遍十方,东西南北上下一切十方。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时间过去是不可穷尽,未来是不可穷尽,空间没有一处不是我们心之所在。极乐国土非在心外,极乐世界在哪里?不在我们本心之外。百界千如,刚说的百界千如,皆我本具,是我自己所本具的。心净则佛土净,心里净就是佛土净啊!土净就是我心净。何尝有一法是在我自心之外呢?所以本啊!本经所表示的,所诠就是表示啊!直显本心。净宗的种种庄严,一切一切说什么,就是说到咱们的本心,全是彰明了我们的自性。相就是道,没有一个不是实相。如《弥陀要解》的话,这句话非常的好, 实相不二,亦无不二。 离一切没有对待,没有边。光说无二就成了边了,也没有不二。举体作依、作正、作法身、作报身、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说法的、所说的、所说的法、能度、所度的众生、我们所信的这个法门、信这个法门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就这一切就包括了一切,没有一个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啊!澫益大师的话,这一切一切没有一样事物不是实相正印所印出来的。所印完全是实相,焉得本经的体性不是实相吗?有的时候你们这个净土宗执着又是黄金为地,宝珠什么什么......,不知道这个黄金为地,种种珠宝都是我们自心之所显现,本来就相而无相,事就是真。全经囫囵在一相中,全经全部在实相之中,所以我们才说以实相为体,说明这个是有据的,不是任意说的。

本经有三次说到真实,第一所说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这个以后还要详细讲,开化显示真实的本际。咱们这个经就要开化显示真实的本际。为什么要救度众生,佛就是要救度众生,要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法门是真实之利。阿弥陀佛成就净土,住真实慧,庄严净土。有这三个真实,一个真实之际,一个真实之利,一个真实之慧。真实之际是法相,真如实相的本体,极乐妙土就是真实智慧所庄严的成就。阿弥陀佛摄这样的一个妙国土,来宣传这样一个净土法门的妙法,就是要给众生以真实之利,另外的利不能称为真实之利,只有这个利才是真实之利。我们要度众生,要给众生得到真实之利,就要说了这个法门,就说别的也能给他利,皆不如此。此三个真实,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议。极乐净土法门全体就是真实之际,这就是澫益大师的话。

一经之趣

下边本经的宗趣是极重要的。研究一部经,要研究他什么体性,更重要的它是什么宗,它所遵从的是什么,修行的最紧要是什么?不是我们光得个学问,我们要拿这个东西来 自觉 ,拿这个方法去救人啊!让别人也用这个方法得度,那就要用一个修学的方法,它就是宗。下一节我们来谈《无量寿经》的宗和趣,就是这个经,宗是什么?趣是什么?宗的意思,就是所遵从的、紧要的。一部经我们要先了解它所为的宗旨是什么?再有宗是修行的要径,我们研究一个书,尤其是经典,那不是理论的探讨。所有有人问我,佛学院是不是也研究佛学?既然名为佛学院,当然研究佛学,但要知道,所有佛学都是为你去学佛的。学佛嘛,就是要行,如何去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就完了。宗就是修行的要径。一部经典一上手要知道宗旨,宗旨是什么?再有趣是什么?趣是归趣,去向。头一段最后几句话,趣是什么?是归趣。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明知所为,要知道去做什么,要知道你要达到的目的,要穷究他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叫趣、归趣,在这个中间,我们引了很多古德的。《无量寿经》的宗是什么?还有小本的做参考。根据古德中外的诸家,咱们所说明的这些宗趣,归纳起来,本经的宗是什么呢?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是宗。我们遵从的修行的道路,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要发大心,发觉悟的心,一切都是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菩提你就得菩提,要成佛也先发起菩提心,一向专念。要念佛,不但是念,而且要一向专念。又修点这又修点另外的,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这就不叫一向专念了。要很专,一向就是一直是这样专念。这个经讲的以念阿弥陀佛为主了,这个是为宗。趣呢?归趣、趣向是什么?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径登不退,迳就是直接,只要你真实信愿持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一生终了之后,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你就是不退转了。底下要讲,不退很难,这个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个法门直接就不退了。退是个最坏的事情,这个世界进一退九,进了一步退了九步,或者有一个人进步,九个人在退步。退缘太多了。这个法门就是径登不退,圆生四土。一般的往生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凡夫的地位,但是已经圆融无碍的生到了方便有余,生到了实报庄严甚至常寂光土。圆生四土这个作为归趣,全经就是如此。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位为趣。

首先讲明宗。为什么这个经以这个为宗呢?当然有根据,首先三辈往生里头,有上辈、有中辈、有下辈,这个水平很不一样。上品上生就是上品之中,虽然是上品下生,他已经是地上菩萨了。大菩萨可以见无量佛,闻无量法,证无量的陀罗尼,可以当下就分身到无量的佛土,去闻法去度众生,这是上品,最高上品上生。下品,五逆十恶,念了十句佛号,生到边地,而后再花开见佛。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不管你是上、是中、是下,都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作为往生的因的,这个就是修行的必须的要径,也是我们所遵从的,也是有证明的。这是一个证明,再有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头,我们指出两愿,第十九愿,这个全文是 闻我名号,发菩提心, 直接点出发菩提心, 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 现在一般人呐,我也念,一天念半小时,其余时间就打闲岔,这个就还不够一心专念。他们这个努力还不够,这个就说昼夜不断,临寿终时,这个地方要求高点,底下的就容易了。 临命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 这小本《阿弥陀经》里头,佛快临现其前之后,而且是佛就慈悲又加持这行者,让他的心不乱。在临终的时候,心里头很慌乱,一般不是个修行的时候了,但是这一刻你平常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阿弥陀佛就跟菩萨大众现在你前。佛慈悲三昧力加被你,使你不乱。这是净宗法门特殊的。有人念佛,我还没到一心不乱啊,到了临终的时候恐怕念不了了。他不知道,这里有他力法门慈悲你。第十九愿我们看出来,一心念我,我就是阿弥陀佛,你一心念阿弥陀佛这两个内容。第十八愿。日本很多大德,第十八愿,他们尊崇到极点。他们尊崇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是弘扬《无量寿经》,那都是弥陀化身。日本大德说,很多经典要跟《华严》、《法华》来比都是权,只有《华严》、《法华》是实。《华严》、《法华》跟《无量寿经》来比,《华严》、《法华》还是权,《无量寿经》是实。《无量寿经》要跟这四十八愿的愿文比,愿文是实,其他还是权。愿文之中有四十八条,每一条跟十八愿相比,第十八愿才是真实,其他又是权。这些大德的赞叹就把这第十八愿的重要剖析清楚了。所以印光法师就谈这四十八愿、十八愿。这个也是很契理、契机的。第十八愿的愿文是(前面还有省略了) 闻我名号, 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 至心信乐 ,你一至,至就是登峰造极,至诚的心相信,乐是欢喜,庆幸愿意这个法门。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 ,把一切善根,不求别的事情,只是有愿生我国, 乃至十念 这种至心信乐的念,乃至十念,只念了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五逆十恶,再加上诽谤正法,那就是临终很难念了。这以后还要讨论。善导大师还有特殊的见解,我们就要谈宗啊!从这里看出来这一段是什么?这一段是至心信乐,信就是智慧,乐是愿力。生到极乐世界当然就是愿意渡众生。至心信乐,就相当于发菩提心,你要念,哪怕念十念都可以往生。这个观经中有最好的例子。就是五逆十恶看到地狱现前,那些善知识叫他观想是不行,念佛的话就十念往生了。我一个很好的同道的朋友,他的弟弟也是看到地狱了,他哥哥劝他赶快念佛。他自己念,大家也助念。后来他说地狱相消了,看见佛来接了。他平常并不怎么修,就是乃至十念,在这最后的时候,你有十念都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第十八愿,依止这条愿文,建立起来的就是十念必生。由其咱们的同光长老他修十念法,这也是十念。他参禅,时间用在净土上他一天念十口气。这也叫十念法,十念必生,乃至信乐,就这两条,我们可以看出来了。第十九条是发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愿,至心信乐,一向专念。我们从这来看,结合三辈往生,又结合第十九愿,第十八愿,我们提出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是正确的。这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精髓。这两愿是阿弥陀佛本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整部大经的宗。跟刚才日本大德的话一样,这些愿文全部大经的宗旨和要领,是往生必备的。你要想往生必备的正因。方向端正,是方便度众生之慈航。我们学佛,要成就一切一切修持,都是为了度众生。怎么才能度众生?有这个十念法门,有这个法门不但可以度己,还可以度人嘛。这是慈航,本经所崇,我们所尊崇的。崇就是崇拜,尊崇全在于此,就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行的要径,修行的最重要的途径,也就是最为捷要最为快,最为重要。这是本经之宗。

底下我们要解释一下菩提心。菩提心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个大家不要说大小相对待的那样的那个大。这个录音机比那个录音机大,桌子比它大,房子又比桌子大,都是对待的大。这个大应该是 大方广 的那个大,那个是绝对待的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种相结合的心,这个心自然就是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要发这种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的心,才为菩提心。菩提心的内容和重要性在这个地方简要的介绍,以后到了愿文的地方还要讲。这个发菩提心根据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往生论注》在中国成为益书。净土宗有十来种,中国没有啦,这都是从外国找回来的,《论注》就是其中之一。中间有一段,我们很多古人没有见这书,所有有人把昙鸾和道绰从净土宗的祖师中给开除出去了。那他这个功绩很大,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中说,《无量寿经》讲三辈往生,往生中有高有低,有优有劣,都是要发无上菩提心。最后他发心了,他忏悔,他精进,都是要发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就是愿意作佛的心。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作佛的心。为什么要作佛?我就是想作佛,我要比谁都高,那你也成不了佛了,那是为了自己了。愿意成佛就要渡众生,你究竟的觉悟,你才有特殊的方便,你才能给众生真实之利,所以就是渡众生的心,所以众生无边誓愿渡。渡众生的心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之心。怎么渡众生?这要渡众生的话,就要能够摄受众生,要众生能生到有佛的国土这样的心。阿弥陀佛就成就这样一个国土,我们现在弘扬净土法门也就使得这些众生能生到有阿弥陀佛的这个国土,这就是渡众生,渡众生的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生到安乐就是极乐。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要发无上菩提心,所以三辈往生发菩提心。你要愿意作佛,愿意渡一切的众生,使一切众生都往生到有佛的国土,就发无上菩提心,如不发无上菩提心,但是生到彼国,仅仅是生到彼国,那快乐极了,无法比了。上回有的人啊,活的时候要修行。活的要好,要比别人强,死的时候也要好,为自己打算,这个打算不到的。昙鸾大师就讲了,为了享乐而愿生,不得往生。这个极乐世界都是大善根器,都是要广渡众生、大慈悲、大的愿力,就能往生有佛的国土。喜欢一切众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天天咱们念的偈子,愿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大愿力,有这个信心,信心就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能信。

信是清净的心,智慧的心。这一段的解释,这样的菩提心很亲切,对于净土宗的人听得很亲切。

底下《安乐集》这两个接着的,然后是诸师的解释,道绰等。所以显通寺是三个祖师都在那的。现在修很好,这是道绰、善导三位大师专在那修习过。刚才说天亲《净土论》就是《往生论》 要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意。 有两个方面,一者,先要须离开三种跟菩提门相违背的法,有三种法和这个菩提门相违背,要离开;二者就是要知三种顺菩提门的法。就要去顺,顺从要依顺。头一个什么是三?第一个是智慧门,第二个是慈悲门,第三个是方便门。头一个要智慧,第二个要慈悲,第三个方便就是大愿力了。要有这种方便的方法去渡众生,所以它分三。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通俗的说发菩提心就是要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的心。具体说来是怎么样呢?第一就是依智慧门,是不求自乐,不是为自己求安乐,还不仅仅说我这个往生不是为自己求安乐。比如我们在这个人生之中,一切一切的地方都不是要自己求安乐。讲弘一法师的例子,到湛山寺请他讲戒律,给他拿了送到房间里头来四菜一汤,弘一法师不吃。第二天知道他嫌多了,别人就给他拿了一个菜一个汤,还不吃。他们就报告倓虚方丈了。倓虚老法师说,弘一不吃就把你们吃的是什么盛一碗给他。大众吃的除了主食之外,舀了一碗大众吃的菜,给他端去了。他问了问,你们是不是也吃这个?他们说对,对他就吃了。一切事物不是自己求安乐。现在美国的出家人,嫌美国的汽车都不够讲究,要从美国坐进口汽车,德国的车更加讲究。在美国嫌美国的车都不好了,要坐德国车,这个道绰大师所说的就大不相合了。有智慧的人不求这个。无我,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我字是万恶之源,现在我们不能求自乐、自尊。种种一切啊!要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就是去身见。而现在学术说的话,气功非常热闹,有人说他们是外道,因为他们连道教也不是。道教的老子、庄子这个道理还是很高深的,这些人只能称为气功师、养生家。他就是把这个身体修炼的挺好的嘛。我们这里教你头一句话就讲了。你发菩提心不要贪着自身,身体上的保养它、维护它、让它舒服。无我,不是在讲经的时候谈无我,无我讲的天花乱坠。是真正在一切实处,起心动念。首先咱们不要说无我吧,先不要有个人主义。这个叫进步。

二者依慈悲门,就拔一切众生苦。一切众生真实是苦,这苦苦,你动不动就可以看到。到了夏天虫子掉在地上,多少蚂蚁吃这个虫子?你咬一口,我咬一口,这个苦果,猪就更可怜。可怜它不但被杀,而且它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光。苦都是苦,要拔众生苦,而且拔一切众生苦。大慈悲心这是第二。远离永安众生心。永安要众生得到安乐,不是安自身,而是要众生安乐。

三是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众生可怜,本来是佛,同等佛性。《大乘起信论》讲都是如来藏,都有妙明真心。可是苦字的意义,冤枉的很那。迷迷糊糊的颠倒六道之中,受很多很多罪,愚痴啊愚痴。怜悯众生心,要怜悯一切众生的心,就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又提出来了。这个地方很重要,就离开了恭敬、供养、自身心。要直谈自身,又加上一个心字,就很深刻。这供养不要供养自身,不要自身求安乐,这个道理很好懂,也没有可争辩的。做得到做不到是一个问题,但是大家还都是确定下来了。

怎么叫恭敬、供养自心?这句话就非常的重要。楞严里头阿难之所以不能自拔,一切众生需要修佛,没有成佛反而堕落成为魔王的眷属,都是因为不明白两种根本,一种是生死的根本,一种是菩提涅槃的根本。菩提涅槃那就是你的佛性,生死的根本就是你妄心。现在大家众生之所以认为是自己心意,其实就是这个意识分别,第六识。第六是分别识。毛病就出在它身上了。大家往往不知道,常常就是用这个来作为主宰。凡是什么东西合乎自己心意的就觉得它对,不合乎自己的就觉得不对,甚至于说某些佛经不合乎他的心意,他就说这个佛经是假的。总而言之,就是供养他自身心啊!

这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的古话, 当为心师,莫师于心。 这句话要不解释很难懂。文字是老的文字了,你应当作你自己心的老师,不要把自己心当作老师。莫师于心,不依这个心作老师。不要以心为师,就是心意识,觉得怎么样,就去做,自己头脑中所想的这些东西,是不堪去供养的,不堪去尊敬的。《四十二章经》就讲到,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修行人要不要成功,这个是很大的关键。有很多人以自己体悟的一知半解,对于自己所了解的东西把它当作主宰,再批判一切别的东西。顺于我们的对,不顺乎我们的就不对。这就是信自己的意思嘛。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 慎勿信汝意 ,你要慎重,千万不要信你自己的心意啊!意识,汝意不可信啊!跟道绰这个话是一味啊!跟中国古话 当为心师,莫师于心 ,不要拿心当老师,要作心的老师,就这个话的意思。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他的知见托出我们本来有的众生知见。你把老的知见拿来当家作主宰,当评判员,当裁判员,他评定一切,而他自己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了吗?这不可能,真实接受佛的知见,这一条很重要,这就叫作三种远离,远离三种菩提心门相违法。如果求自身供养,求自身安乐,不为众生离苦。恭敬供养自身心,恭敬供养,一切都以自己的心,这个心是至高无上的,用它来评判一切,观察一切,所以常常觉得别人不对,自己对,都属于这一类,供养自心,把自己供养的太高了。否则顺的话,就反过来了,就要说简单一点了。顺的呢,一个无染的菩提心、清净心。无染清净就是说大智慧,不是为自身求安乐。这第二是按清净心愿意拔众生苦。第三是乐清净心。因为众生得大菩提,这是最上的安乐,要摄取众生生佛国。菩提是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安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安乐者,则违菩提门。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极乐世界,愿愿都是为众生,要不为众生那何必呢?依正庄严,毕竟让一切众生乐,则究竟的、彻底的、真正的乐。毕竟快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

大义门是什么?就是指安乐国土,只有靠着往生净土这个法门。这说法有很多大家觉得很绝对,佛的法门很多,怎么不都提出来,而要依这个大义门?因为要以极乐世界作一切的,它没有别的,就只有这个大义门,就是极乐世界,这个很契机。现在我们可以这么看,斗胆这么说,这现在情况之下,法都是好的,但是你如果不求生净土的话,要想今生的脱生死苦海就不可能了。就可以这样说,你参禅也好,你修密也好,什么事都还可以,但是都要以净宗,要依这个大义门,极乐国土。不然的话,你倒是再周转,再来吗?还有一次一次的机会,那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已经得到人身,就是现在的人身,在这一生之中办了这个大事。修什么都好,当然修净土更应机。你如果连求生净土的这个心都没有的话,要今生超脱生死可以说是没有希望了,这就是昙鸾、道绰这两位净土中的古德的话。以前都列为是祖师的,后来因为他们的书中国没有了,有的人就把他们排在名单之外,这是错误的。

底下引一个朝鲜人。朝鲜人到中国来学佛,他们学的水平很高。净土宗、禅宗都很不多。海东元晓他有一部书叫《宗要》,它里头讲了菩提心。这个呢把菩提心的内容讲的很清楚。怎么是顺,怎么是违?人家看出来了。慈悲、智慧、愿力,海东把它提出两个。发菩提心有二,一个是顺事发心,一个是顺理发心。这个跟密宗的提法很像。密宗的提法一个叫做行愿菩提心,就是随事发心,在事上发心。顺理菩提心呢密宗叫做胜义谛菩提心。这是第一义谛菩提心。这两个心都发,才是一个具足的菩提心。但是你只能发随事菩提心也很好,也很难得,也得殊胜之果。但那还不是究竟果觉的正因,要取得究竟的果觉,要成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需要发起胜义谛菩提心,也就是要发起顺理的菩提心。

底下我们先看他的介绍,怎么叫顺事,怎么叫顺理?顺事就是烦恼无边誓愿断之,四宏誓愿。法门无量誓愿修之,众生无边誓愿度之,佛道无上誓愿成,就不言而喻了。中间有删节了。你这个心的果报。果,果的报,果有报,因和果的报。受报有花,有果报。花报有的作恶人,今生或者就给枪毙了,这是花报。果报是在地狱,众多了。这个心的果报是这么样。那么无边的烦恼愿断,无边的善法都愿修,无边的众生都愿意度,这样去修的话,他的果报当然是要成佛的,经过发起胜义谛菩提心。但是他就是会发展的。可是这个他的花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长远无限的。在空间说是没有边际,在时间说是没有限量的,不可穷尽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