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金刚经

豆积山罗汉崖和西应寺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4:30作者:互动金刚
豆积山罗汉崖和西应寺

文(图)/尤九成

豆积山罗汉崖

豆积山在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草滩村北,位于麦积山以西偏北2公里处,地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与麦积山相望,东南与香积山(俗称“香子山”)毗邻,三座均带有“积”字的名山呈环拱之势,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完美布局。周围逆时针方向分别有妖魔山、火铁沟梁、天子坪山、二沟山等大山环峙,山水相间,森林密布,风景优美。豆积山为从西秦岭主脉北坡香积山、天子坪山分出的一支脉,由东南向西北展布,在草滩村北部呈弧形蜿蜒屈曲折向东北,仿佛一条“s”状盘桓“游动”的蛟龙。其西北还有一峰与之毗邻,因其形状与旧时竹编油笼相像,俗称“油笼山”。陇上文宗、麦积山石窟文化的奠基者冯国瑞撰《麦积山石窟的古代民族文化艺术》一文中写到:“(瑞应寺)寺周有林木环绕,泉水甘冽,远望云中山峰,即豆积山、罗汉岩”。

豆积山主峰呈棱锥形,状若农家堆积之豆子垛,故名。山形与麦积山极为相似,惟不如麦积山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迤逦而来,相对高度百余米,上有苍松覆盖。山峰东侧一条坡度平缓的山谷延展,直通山麓盆地处的草滩村。谷底铺展着一块面积不大但较为罕见的高山草甸,这里是由草滩村去西应寺、罗汉崖的必经之路。此处水草丰美,松林茂密,空气清新,牛儿安闲地在山谷吃草,这或许就是草滩村得名的由来吧!

山谷顶端处左侧一峰凸起,形如一罗汉垂手打坐悟禅,故称罗汉崖(读ái,又称罗汉岩、罗汉岭),位于麦积山西北,距草滩村约1公里,距麦积山直线距离2.5公里。山体由中生代白垩系麦积山组砖红色——紫红色砂砾岩、砾岩、含砾砂岩、沙质泥岩组成,呈厚层状,水平产出,并见稀疏垂直节理。岩石在长期风化剥蚀及雨水冲刷作用下形成丹霞长崖,岩石裸露,近似直立,如同刀砍斧劈。据1951年刊于《文物参考资料》第二卷第10期的《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记载:“豆积山寺及罗汉岩之保管。岩寺距麦积仅隔涧溪,不及五里,林壑深秀,松杉尤胜。寺有巨钟,颇古。寺北得松径,小岭纡折,遥视丹崖突起,形类麦积。岩中有石像三尊,坐莲台上,未加彩绘。相传初造石窟,选胜于此,嗣改建麦积云。石刻古穆,境亦奇绝,亟应加保管”。另据立于豆积山西应寺、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夏朗云撰《豆积山罗汉崖西应寺铭并序跋》:“罗汉崖者,乃麦积山右胁之另崖也。深壑迥出,横看罗汉岭,侧成豆积峰,故曰豆积山。西应寺居其南冲高台,东望麦积西崖,故曰西应,乃麦积山瑞应寺下院之一。麦积西崖,自古显灵,三泉圣水、三世佛尊,更出西方阿弥陀接引立佛巨影。则豆积西应者,亦乃含接应西方如来之意也”。

罗汉崖崖面长约150米,高约100米。虽不及豆积山主峰高峻,但崖顶苍松覆盖,崖面垂直下切,下临百米深壑,长约40米。崖体中腰部凹进,深约1.2~6米,有隐于树丛中的小道通至罗汉崖侧面谷顶。由谷顶左首向下沿通往罗汉崖的小道前行,崖边古松倒挂,还生长着5株较为罕见的珍稀植物白皮松(又称“白骨松”),林木阴翳,下方壑谷幽深。为保护罗汉崖,小道约70多米处依崖建有一高约3米、仅可容一人通过的水泥墙铁门。过铁门,崖壁下方为一长约70余米、宽约1.5米左右的摩崖廊道(走廊),杂以大小窟龛,还有僧房遗址。廊道外侧靠崖边修有不足1米高的土夯围墙,廊道尽头依崖壁建有一处水泥砖房。廊道内侧开凿有石窟(或佛窟)遗迹5个,天水地方文史学者张海玉将石窟从南至北依次命名为1~5号石窟。廊内遗存窟龛、壁画,均已残落不可辨,唯有5号石窟造像保存完整。1号石窟为“卧佛窟”(又称“睡佛洞”),留存长6.8米、进深1.2~1.6米、高1.4米的方楣平顶敞口大龛,造像已毁。龛窟内置数个泥塑小型造像,多残缺不全,惟1个佛像保存较为完整。2号石窟为依崖壁修建的“佛廊”,呈高低起伏洞穴式不规则凹面状,长20米,高0.6~1.5米。由于风雨剥蚀,崖面仅有桩眼和青褐色的泥皮残迹

。3号石窟为“三佛窟”,上、下部大致均呈长方体状,上小下大,上部崖壁桩眼密布,下部残存坐像坛迹石台3处,长9米,高1~1.5米,坛迹石台高80厘米左右。窟内南侧立有一块书有“天水市北道区罗汉崖文物保护小组”的木质牌,坛迹中部一石台上置有数身小型佛像,多残缺不全,惟有一弥勒佛与一菩萨像完整。4号石窟位于走廊尽头处,大致呈喇叭状,长3.5米,高3米。此处依崖壁建有一处长3.5米、宽2.5米、高3米的水泥墙面小砖房,安有铝合金材质门,房内崖壁上有墨书,字迹不清。5号石窟为“三世佛窟”,位于3号石窟上方,处摩崖中腰,其上有长方形洞窟一处,窟内计有造像4尊,保存有五代悬塑、宋代重塑的三世佛像,在高约9米(从走廊到佛龛顶部)的摩崖上悬塑盘坐佛3尊。三世佛分为“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经笔者会同天水地方文史学者潘守正、张海玉考证,此当为“横三世佛”:即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3尊佛像均结跏跌坐于莲台上,高约2.5米左右,中间释迦牟尼佛像稍高,两侧佛像稍低,螺旋髻,肌肉丰满圆润,姿态静穆自若,造像显示出雍容大度、深沉恬静的神态,精美绝伦,脱俗绝尘。莲台下方均有三块长方形基座,基座下又有饰回旋状云纹的底座。正中释迦牟尼佛双目微垂,右手掌心向下握住左手,手指相捻,呈抱拳状;左方(北侧)药师佛像低眉俯视,左手自然下垂置于腿部抚膝,右手前伸屈臂上举于胸前,掌心朝内,手指自然舒展,作施无畏印状,似在诵经或沉思;右方(南侧)阿弥陀佛像双目微闭,双手五指张开,掌心朝上自然上举,似手托“物”而心无挂碍状。三尊坐佛左下侧存有高50厘米,宽30厘米圆柱状小龛窟,内塑天王像1尊,横眉怒目,神态生动。

据嵌于三世佛北侧崖壁、由天水简古体书法家毛惠民书写的《麦积罗汉崖造像维修铭记》记载:罗汉崖摩崖造像始建于五代时期。一九九八年由天水市北道区文化体育局局长张俊琳、天水市北道区文化馆馆长屈德洲、麦积乡文化站专干高廷轩等组织维修,工程自三月廿三日开始,六月廿三日竣工。另据立于豆积山西应寺、由天水著名书画家董晴野撰《罗汉崖宋塑佛像加固纪略》记载:在麦积乡文化站专干、邑人高廷轩多方奔走呼吁下,一九九七年九月天水市政府决定由麦积山风景管理局拨专款7万元加固罗汉崖佛像,由原北道区文化局组织专家鉴定施工,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开工,六月竣工。据夏朗云撰《豆积山罗汉崖西应寺铭并序跋》及立于罗汉崖南侧山谷顶端的罗汉崖景点介绍牌得知,罗汉崖摩崖造像为宋代重塑的三世佛。据张锦秀新编《麦积山石窟志》记载:豆积山罗汉崖1989年11月被北道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地方移交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相传最早选址建造石窟时,先选于罗汉崖,因崖面小,后移凿麦积山,至今仍流传“先有罗汉崖,后有麦积崖”之说。

罗汉崖峰谷相间,山峦叠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溪水潺潺,松云满目,风景优美。身临其地,如入画境,翠波、松涛、鸟鸣让人能充分领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雅。我跋山涉水而来,在你面前久久驻足,那一刻时光安好,内心向暖,心静如水,不禁让人放下手中的执念,在生命的静谧中沉淀了尘世的浮躁。站在崖边极目远望,可望见麦积山东北处的雕窠峪(又名三扇崖)。罗汉崖向北约200米,有两峰突起,一高一低,似僧人之帽,骡马之鞍,故俗称僧帽山、鞍子山,颇为别致。僧帽山西北有峰形似骆驼,故名骆驼峰。

豆积山主峰西南峰腰有西应寺(又称“豆积山寺”),位于麦积镇草滩村北,地处罗汉崖西南,距罗汉崖仅数百米。寺东有小道通草滩村,东北有路通往罗汉崖。西应寺建于豆积山巅向南伸展的突兀山头一平台之上,为一四合院式佛教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大佛殿、地藏王菩萨殿、三霄殿及天王殿组成,占地1.8亩,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沿着绿树掩映的小道台阶漫步而上,一处巍峨的寺院矗立在眼前。天王殿为一房分隔两殿形式,前殿中塑财神像,两边塑四大天王,殿前立有石碑两通;后殿塑韦陀护法菩萨,共有塑像6尊。面阔三间,长10米,深8米,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主殿大佛殿,悬山顶式建筑,内塑横三世佛、弟子像计7尊,另外东侧消灾延寿药师佛坐像下方还置有小型观音菩萨造像1尊。三世佛造像其形酷似罗汉崖之佛,但造型与罗汉崖横三世佛又有不同。中塑释迦牟尼佛,端坐于莲台之上,面容丰润,左手自然置于腿上,右手曲臂上举,掌心朝前,五指分开,法相庄严肃穆。两厢配殿分别为东厢地藏王菩萨殿和西厢三霄殿。三霄殿塑三霄圣母、送子娘娘及侍女像计7尊。地藏王菩萨殿塑地藏王菩萨、侍从和十殿阎罗像计13尊。塑像总计34尊,造像逼真。除天王殿外,其它殿内均有壁画,彩绘精美。其地山峦叠嶂,古木参天,苍松翠绿。寺内东北角有一株红豆杉,树围1.4米,高20余米,为天水最大的一株红豆杉,堪称“红豆杉王”。豆积山西应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举办庙会。

豆积山西应寺始建于宋代,初称胜仙寺,后改豆积寺,为麦积山瑞应寺下院,原为四合院式,深邃幽静,佛道合一。据麦积山石窟瑞应寺现存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记载:豆积山西应寺宋时称“胜仙寺”,为麦积山所属寺院,其时即有僧人住寺。另据《豆积山罗汉崖西应寺铭并序跋》 记载:豆积山西应寺“文化大革命”时神像被毁,庙宇拆除。20世纪90年代,麦积、草滩、红崖、卧虎等村当地群众集资重建,仍为四合院式,先后建成天王殿、大佛殿、地藏王菩萨殿、三霄殿等4座殿宇,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美术室张北平塑成四殿像,殿外另建厢房。

草滩村为豆积山山麓处一小盆地,由草滩、阮家大庄、土桥子、李家山4个自然村组成,四周群山环抱,依山带水,风景优美。这里是通往曲溪风景名胜区与麦积山滑雪场的必经之路,东南有松径可通香积山再至麦积山,西北有路可达《苦乐村官》的实景拍摄地——红崖村。豆积山东延段山顶有一平台,辟地建有麦积山观景台,由麦积山通往草滩村、麦积山滑雪场的公路从旁边经过,为近距离观赏麦积山的最佳位置。

我们常流连于远方的名山大川,反倒忽略了近处的绝美风光。豆积山因地处偏僻,鲜为人知。虽有由麦积区城区发往麦积山滑雪场的47路公交车和开往曲溪风景区的公交车,但因车次少而并不方便。故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当今,以麦积山观景台、麦积山滑雪场、豆积山、罗汉崖、西应寺、香积山、红崖村影视基地为依托,辟建豆积山风景区势在必行。在草滩村辟建民俗文化村及游客服务中心,在草滩村北高山草甸区辟建避暑生态氧吧、演艺游乐场,重塑、修复罗汉崖石窟残毁造像、壁画并向游人开放,投放由麦积山开往豆积山的观光游览车,将豆积山建设为集考古、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参考文献:

麦积山石窟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张锦秀编撰·《麦积山石窟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4.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张克源·冯晨校注·《麦积山石窟志校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5.

汪明校注·《麦积区金石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9.

2019.4.2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互动金刚经